7月24日,在宁夏召开的“2025年宁夏东西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人才对接活动”新闻发布会上,一系列关于宁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亮眼成绩与创新举措呈现在众人眼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
政策引领,构建成果转化新体系
宁夏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出台《关于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犹如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绘制了一幅清晰的蓝图。通过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交流,宁夏全力构建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搭建东部优质科技成果在宁夏落地生根的桥梁。近三年来,宁夏累计引进和转化科技成果800余项,这一数据背后,是宁夏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生动写照,也是政策引领带来的显著成效。
改革攻坚,破解转化难点堵点
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马俊超介绍,宁夏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全过程,部署实施“七大行动”22项重点任务,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难点堵点。在宁夏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将成果转化收益全部留归成果完成单位,成果转化净收入的80%奖励给成果完成团队。这一创新举措,如同为科研人员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科技成果不再“束之高阁”,而是加速走向市场。
通过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宁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逐步健全。技术合同吸纳金额快速增长,2024年达到192.33亿元,这一数字见证了宁夏科技成果市场的蓬勃活力。同时,宁夏成功举办两届宁夏东西部科技合作暨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交流大会,为东西部科技合作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实施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00余项,四川大学“水溶性铑磷络合催化技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酵母发酵剂制备技术”等一批东西部科技成果落地宁夏,为宁夏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同向发力,形成标志性创新成果
宁夏与东部省市同向发力,累计组织实施东西部科技合作项目2000余项,在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生物育种等领域形成了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江苏、上海市、山东科技主管部门设立面向宁夏对口支援、协同创新的示范推广项目,中国工程院在宁夏设立首家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为宁夏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端智力支撑。这些合作项目和机构的落地,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宁夏科技创新的燎原之势。
夯实基础,提升转化支撑能力
宁夏制定《自治区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认定管理办法》《自治区技术转移机构认定管理办法》,支持企业、高校院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和技术转移机构,夯实中试平台基础条件、提升技术支撑和公共服务能力。宁东现代煤化工、石嘴山先进材料、贺兰山实验室、中宁枸杞科技成果转化等4家中试平台入选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名单,这是对宁夏中试平台建设成果的高度认可。
同时,宁夏建成宁夏技术市场、石嘴山、吴忠、固原以及贺兰、灵武等分市场,中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区外17家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在宁夏设立分支机构,形成了覆盖全区的技术转移网络。大力培养技术转移人才,支持宁夏职业技术大学获批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累计培养技术经理人近500名,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此外,宁夏坚持每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挑战赛,通过搭建赛事平台,促进科技成果需求端与供给端精准对接,让更多的科技成果找到“用武之地”。
金融助力,激活创新发展动能
宁夏将科技金融作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推动形成“投、贷、担、保、补”全方位科技金融支持体系。2022年以来,通过贷款、担保、保险、补助等方式,撬动171.45亿元金融资本支持3019家(次)科技企业开展创新。今年,自治区科技厅联合人民银行等部门共同举办了“政金企”科技金融对接系列活动,区内外40家金融机构和530余家科技企业参与开展融资对接,为48家科技企业授信36.5亿元。科技金融的助力,如同为科技企业注入了“金融活水”,让它们在创新的道路上轻装上阵、加速前行。
展望未来,共建创新发展高地
“下一步,我们将以本次对接活动为新的契机,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依托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加强技术转移、平台载体、人才队伍、科技金融等体系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科技创新生态,推动宁夏所需与东部所能精准高效对接,共建成果转化平台,增强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高地。”马俊超的话语充满了信心和决心。
站在新的起点上,宁夏将继续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动力,在建设创新高地的征程上阔步前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宁夏将成为科技创新的沃土、成果转化的高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