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淮北选煤厂的生产车间内,两名机电工正手持红外测温仪,对精煤压滤机就地柜的电气元件进行细致巡查。这一场景是该厂夏季用电专项检查的缩影。面对持续攀升的用电负荷,淮北选煤厂通过构建“风险预判—隐患排查—技术升级—应急保障”的全链条安全管理体系,以常态化机制筑牢夏季用电安全防线,为煤炭洗选生产提供稳定电力支撑。
一、风险预判:构建动态预警模型
针对夏季高温高湿环境对电气设备的特殊影响,淮北选煤厂创新建立“三维风险评估体系”。技术团队结合近五年夏季用电数据,绘制出涵盖设备温度、负载率、环境湿度等12项指标的动态预警模型。通过实时监测高压电动机、变压器等核心设备的运行参数,系统可自动生成风险热力图,精准定位潜在隐患点。
在2025年7月的专项检查中,技术人员发现3号精煤压滤机就地柜的接触器温度较正常值偏高5℃,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经排查,发现接触器触点存在氧化现象,随即进行更换处理,成功避免了一起可能引发的设备停机事故。这种“数据驱动+人工复核”的双保险机制,使风险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8%以上。
二、隐患排查:实施“五维立体巡检”
该厂推行“日巡查、周分析、月评估”的常态化检查机制,创新采用“五维立体巡检法”:
视觉检查:通过红外热成像仪检测设备温度异常
听觉诊断:利用超声波局放检测仪捕捉电晕放电声
触觉感知:用手背测试设备外壳温度(遵循安全规范)
嗅觉辅助:培训巡检人员识别电气元件烧焦气味
数据比对:将实时监测数据与历史基准值进行交叉验证
在2024年夏季用电高峰前,巡检团队通过该方法发现并整改了23处隐患,包括:高压开关柜触头松动、低压配电箱电缆老化、变频器散热通道堵塞等。特别针对带式压滤机等关键设备,制定“一机一策”维护方案,将故障停机率控制在0.3%以下。
三、技术升级:打造智能用电生态
为提升用电系统本质安全水平,淮北选煤厂实施三大技术改造:
智能监测系统:在高压配电室安装128个智能传感器,实现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的实时采集与异常预警
节能改造工程:淘汰37台高耗能电机,全部更换为IE3级高效电机,年节电量达120万千瓦时
应急电源保障:配置双回路供电系统,配套建设500kW柴油发电机组,确保极端情况下30分钟内恢复关键设备供电
在2025年7月15日的预防性试验中,技术人员对全厂68台高压设备进行耐压测试,发现并修复了2处绝缘薄弱环节。同时,通过安装智能电表和功率因数补偿装置,将全厂功率因数提升至0.95以上,有效降低无功损耗。
四、应急保障:构建“30分钟响应圈”
该厂建立三级应急响应机制:
一级响应(设备故障):值班电工10分钟内到达现场
二级响应(局部停电):维修班组30分钟内恢复供电
三级响应(全厂停电):启动柴油发电机组,确保通风、排水等生命线工程持续运行
为检验应急体系有效性,2024年5月,该厂模拟变电所掉电事故开展实战演练。从故障发生到恢复关键设备供电仅用28分钟,较行业标准提升40%。演练后修订的《夏季用电应急预案》,新增“汛期触电救援”“高温设备保护”等5个专项处置流程。
五、安全文化:培育“人人都是安全员”
通过开展“安全用电进班组”活动,淮北选煤厂将安全意识融入日常生产:
技能培训:组织电工参加“电气试验工”“变电检修工”等职业技能认定,持证上岗率达100%
案例警示:编制《夏季用电事故案例集》,收录近五年行业典型事故12例
家庭联动:开展“安全用电进家庭”活动,向职工家属发放《居家安全用电指南》
在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中,职工自编自演的《触电急救三字经》短视频,在集团内部平台获得超10万次播放量,形成“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结语
淮北选煤厂的实践表明,夏季用电安全需要“技术+管理+文化”的三重保障。通过构建风险预警、隐患治理、技术支撑、应急响应、文化培育的完整闭环,该厂连续五年实现夏季用电“零事故”,为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提供了可复制的“淮北方案”。正如厂长李明在安全例会上强调:“安全用电不是阶段性任务,而是需要日日坚守、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在这片热浪翻涌的选煤车间里,安全用电的“防护网”正越织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