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1日召开的深圳香蜜湖国际金融科技研究院2025夏季会议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指出,中国金融科技企业正掀起新一轮全球化浪潮,从服务国内市场转向深耕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寻求“第二增长曲线”。这一趋势标志着中国数字金融平台企业正式从“近海”走向“远洋”。
出海动因:国内市场触顶,海外需求爆发
陈文辉分析,国内移动支付、数字银行等领域渗透率已达高位,增量红利逐渐消退,迫使企业转向海外。与此同时,东南亚、拉美等地区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张,用户对便捷金融服务的需求旺盛,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规模外延+网络飞轮”的双重增量空间。例如,蚂蚁集团通过“Alipay+”已覆盖66个国家和地区的9000万商户,连接16亿用户账户;信也科技在印尼、巴基斯坦获得非银行金融牌照,成为当地头部互金平台。
出海模式:从支付工具到生态构建
早期,中国金融科技出海以支付工具为主,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海外版服务出境游客。如今,模式已升级为综合金融生态拓展。蚂蚁集团在东南亚推出数字信贷、保险、理财等多元化产品,构建完整数字金融生态圈;腾讯则通过投资或申请数字银行牌照,在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设立数字银行,并推动云服务、影视、游戏等业务协同出海。
挑战与应对:合规、生态与本土化
尽管前景广阔,但地缘政治、监管差异、汇率关税等挑战仍存。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提出四大建议:
实力为王:夯实技术基础,推出符合国际监管要求的产品;
合规优先:强化国内外合规能力建设;
生态构建:与当地电信运营商、商户、政府合作,搭建互促生态;
顶层设计:完善跨境信贷、支付等政策支持。
腾讯公司副总裁韩开创强调,出海需长期投入,通过“抱团模式”降低风险,如腾讯云为出海游戏公司提供基础设施支持,形成产业协同。
数据支撑:出海成效显著
蚂蚁集团海外用户超16亿,覆盖66国;
信也科技在东南亚多国获金融牌照;
腾讯金融科技、云服务等业务全面出海。
专家观点:全球化需破解内卷与生态协同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原副会长张慎峰指出,逆全球化政策、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等挑战仍存,建议企业深化国际合作、优化本土战略、构建综合生态。陈文辉提醒,需警惕产业生态协同不足、内卷式竞争等问题。
结语
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全球化征程,不仅是商业版图的扩张,更是中国数字技术实力的国际验证。随着企业从单一服务向生态构建升级,全球数字金融格局或迎来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