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季度以来,重庆页岩气公司以安全生产为核心理念,通过构建交叉作业全流程管控体系,在渝西深层页岩气开发主战场实现安全管理与生产效率的双提升。截至4月末,该公司已系统构建起"属地明责、风险预控、实战演练"三位一体的交叉作业安全管理模式,为平台井组高效建产注入强劲动能。
在作业现场管理机制创新方面,该公司创新实施"三定三清"属地管理法。通过召开四方联席会议,组织钻井、压裂、排采等7家参建单位开展联合勘查,运用三维建模技术对井场进行网格化划分,精准界定12个安全责任区域。创新建立"红黄蓝"三色风险等级标识制度,在交叉作业界面设置28处可视化警示标牌,明确各区域风险等级、管控要点及应急联络人。同步推行"双协议+双监护"管理模式,与参建单位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及互保协议,选派15名专职安全员实施24小时驻场监护,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
风险防控体系构建实现全要素覆盖。建立"三级四阶"风险评估机制,组织地质、工程、安全专家开展JSA联合分析,识别出高压管线刺漏、井控风险叠加等18项重大风险源。针对深层页岩气开发特点,创新编制《交叉作业安全管控手册》,制定45项标准化防控措施,形成"一井一策、一区一图"的动态管理方案。在关键环节管控中,引入智能监控系统对防喷器、节流管汇等32类重点设备实施在线监测,配套建立"班组自查-专项督查-领导巡查"三级检查机制,二季度累计整改隐患67项,隐患整改率达100%。
应急能力建设突出实战化导向。以"双盲"演练为抓手,针对井喷失控、硫化氢泄漏等高风险场景,组织开展钻井-压裂-排采全流程联合演练11次,参演人员覆盖8个专业岗位。创新采用"情景构建+沙盘推演+实战检验"三位一体训练模式,在演练中增设通讯中断、设备故障等突发情节,验证应急预案的适用性。通过演练累计优化应急处置流程9项,完善物资调配、医疗救护等专项预案6个,全员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5分钟以内,关键岗位人员操作达标率提升至98%。
据公司生产运行部负责人介绍,通过实施交叉作业精细化管理,渝西区块平台井组建井周期同比缩短12%,复杂故障时效降低40%,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保持100%。下一步,该公司将持续深化"制度+科技+文化"三维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推动交叉作业管控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打造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奠定坚实安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