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金融政策暖风频传。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关于扎实做好2025年"三农"金融工作的通知》,绘就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年度施工图。这份政策文件以"改革深化"为笔,以"服务创新"为墨,勾勒出一幅金融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壮阔画卷。
数据见证金融支农新成效
政策出台背后,是持续发力的金融支农成绩单:截至2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突破51.88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8.9%,增量资金如春雨般浸润田间地头;普惠型涉农贷款平均利率降至4.52%,较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融资成本降低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减负增效;农业保险织就风险保障网,前两个月提供风险保障达0.91万亿元,同比增长12.28%,成为农业生产的"稳压器"。
改革攻坚释放体制机制新活力
通知剑指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深水区:要求构建"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服务体系,深化邮储银行代理网点转型,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打造扎根乡土的金融"毛细血管"。通过优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引导更多信贷资源流向"三农"领域。特别强调对粮食生产、肉牛奶牛产业、县域富民产业等重点领域的精准滴灌,要求金融机构开发"订单贷""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产品,让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产业沃土。
金融创新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拓展农村抵质押物范围,探索农机具、生物资产等新型抵押方式,破解涉农融资"担保难"瓶颈。数字金融成为突围利器,推动"整村授信""无感授信"等模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保险保障网愈织愈密,要求开发推广特色农产品价格险、气象指数险等创新险种,提高农民人身保险保障水平,建立"保防救赔"一体化风险减量机制。
风险防控筑牢金融安全新屏障
在加大金融供给的同时,通知强调"质量与效率并重":要求加强涉农领域信用风险管理,建立"白名单+黑名单"动态调整机制,运用金融科技提升数据治理水平。特别提出打击农村非法集资、高利贷等金融乱象,净化农村金融生态,守护农民"钱袋子"安全。
目标引领擘画支农新蓝图
政策明确差异化考核"指挥棒":要求实现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通过"扩面、提质、降本"三箭齐发,力争全年新增涉农贷款突破3万亿元,新发放普惠型涉农贷款平均利率再降0.2个百分点,让金融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和"稳定器"。
这份政策文件既是对"千万工程"经验的金融转化,更是新时代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