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张家峁矿业公司以"向成本要空间、向管理要效益"的破局之势,将降本增效从生存命题转化为发展动能。通过全员参与、技术赋能、管理创新的立体攻坚,这家老牌煤企正在书写着资源型企业的转型新篇章。
一、精准管控:让每一克乌金都创造价值
在5217综采工作面的采煤机轰鸣声中,一场"颗粒归仓"战役正酣。"煤层底板就像煤海的等高线,我们动态监测地质变化,将采煤机起落幅度精确到厘米级。"综采一工区区长王丰指着监控屏上跳动的参数,"仅通过优化放顶煤工艺,回采率就提升了3.2个百分点,相当于每年多采出万吨优质煤。"
这种"斤斤计较"的开采哲学,正通过技术革新深度落地:主煤流胶带隐患预控系统使运输效率提升5%,智能化刮板输送装备让故障率下降18%。在易自燃煤层开采中,多尺度扰动防灭火技术不仅破解了安全难题,更让煤炭回收率再攀新高。技术人员用数据描绘着降本增效的"技术图谱":每个百分点的提升背后,都是百万元级效益的跃升。
二、变废为宝:让沉睡资产焕发新生
走进物资服务中心,堆积如山的废旧设备正在上演"变形记"。"这个液压支架的修复成本只有新购的30%,性能却能达到95%以上。"维修班长老张擦拭着焕然一新的支架,"去年我们自主修复了27台关键设备,节省采购资金近400万元。"
这种"点石成金"的魔法,源于创新的物资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全生命周期预算"体系,企业实现了"三先三后"原则:先用旧后换新、先调剂后采购、先修复后报废。在托辊加工车间,废旧皮带被裁剪成输送带;在电液控维修中心,报废阀组经过精密调试重获新生。这些"起死回生"的物资,正化作汩汩活水滋润着效益增长。
三、市场导向:让每吨煤炭都适销对路
运煤桥上,排队等待装车的卡车长龙见证着企业的市场号召力。"我们的煤就像定制商品,客户需要什么指标,我们就生产什么参数。"销售中心主任杨喜圆展示着客户反馈系统,"通过建立数字孪生模型,我们能实时预测市场需求变化。"
这种"以销定产"的模式,催生了从采场到市场的价值链条。在洗选环节,动态调整筛分参数;在配煤车间,精准调配热值比例;在销售终端,建立客户质量追溯体系。当河北鑫利、内蒙古正能等新客户纷至沓来时,企业用煤质稳定率和交付准时率两个100%,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筑起信誉长城。
站在新的发展阶段,张家峁矿业公司正以"精"字为诀、"细"字为要,将降本增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当每一克煤炭都承载着技术智慧,当每一件废旧物资都焕发新生,当每一笔支出都经过精准核算,这家煤企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在资源型企业的转型路上,真正的宝藏不在地下,而在精益管理的智慧之中。